发布时间:2015-06-08 14:57:36 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
(二零一五年六月四日)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很高兴来到美丽的滨城大连,参加“2015全球冷链物流峰会暨第七届中美冷链物流会议”,首先我谨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出席本次峰会的国内外嘉宾和参会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东道主大连市人民政府、大连市港口与口岸局、大连市物流发展管理中心、大连港集团以及大连冰山集团为本次峰会所做的支持和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全球经济仍在寻找复苏道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回落成为重要特征,但在增速减缓的同时,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虽持续加大,但仍处于合理空间。尤其要看到,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跑出了“加速度”,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更为明显,这其中,物流业发展对服务业的贡献日益突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各项政策规划的相继出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环境和空间进一步改善和提升。首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将打造连接东西南北的国际大通道,打造全球贸易一体化合作和开放新平台,促进区域间物流、商流、信息流的合作,推动国内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其次,随着上海自贸区的运营,天津、福建、广州三个自贸区的正式批复,中国与韩国(6月1日刚刚签署)、冰岛等国家自贸协定的签署,物流业将成为最受益的领域之一,国际航运、货物转运等业务发展迅猛。“互联网+”的提出,正在技术、模式、空间等诸多方面改变传统物流业的运作方式和效率水平,“互联网+物流”产生的美妙化学反应,让物流变得更智慧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空间巨大。
物流行业平稳发展,冷链物流发展更是可圈可点。据中物联冷链委即将发布的《2015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冷链需求市场规模达到11200万吨,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折合8300万立方米,与2013年2411万吨相比增长36.9%,2014年新增冷藏车2.07万辆,总保有量接近8万辆。2014年冷链物流百强企业冷链业务收入达到150亿元,比2013年增长36.4%。以上数字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
“全球冷链物流峰会暨中美冷链物流会议”到今年已经是第七届了,这七年时间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探索阶段,同时也是国内冷链企业加强与国外冷链企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时期。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合作,促进了相关产品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和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内外食品贸易冷链化程度提高。随着国内外食品贸易日益频繁,食品流通过程中冷链保障日趋完善,无论是中国出口国外的农产品、加工制品,还是进口的海鲜产品、乳制品,以及海外直采的高端水果,在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冷链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尤其是港口的冷库建设,这几年兴建速度很快,比如大连港要规划建设100万吨冷库集群。
二是冷链政策和市场环境日益成熟、开放。随着自贸区的运营和扩容,进口生鲜食品和红酒持续走俏,不仅质量可靠而且价格优惠,究其原因是冷链流通成本降低所致。而随着多个自贸协定的签署实施,更多的海外食品将走上普通百姓的餐桌,中国市场的国际化冷链环境逐渐成熟、开放。
三是越来越多的国际冷链企业进入中国。毫无疑问,中国潜在的冷链市场需求,对很多国外冷链企业而言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这几年像太古、普菲斯、美冷、夏晖、雅玛多、怡之航、日本中央渔类株式会社等陆续以独资、合资的形式,参与到中国冷链市场的拓展当中。这其中不乏中外冷链企业成功的合作案例。
四是国际品牌对中国冷链服务能力不断认可。中国冷链物流近几年进步速度有目共睹,逐步得到国际知名品牌的认可,像百胜、沃尔玛、联合利华、家乐福、快乐蜂、索迪斯、通用磨坊等国际知名品牌,已不同程度地将冷链物流业务交给中国企业来做,并且部分外企已开始执行全球统一的冷链标准。
同时我们要看到,中国与全球发达国家的冷链相比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是食品安全理念,冷链意识不到位。虽然中国消费者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由于多年来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冷链意识的淡薄,消费者往往不愿意为冷链成本去买单。这一方面造成很多从国外进口的有品牌质量保障的冷链食品价格不菲,另一方面造成国内企业压低冷链物流成本,不利于冷链行业健康发展。
二是由于中国冷链水平低,进口生鲜食品价格倒挂现象突出。2014年进口果蔬、肉类、海鲜走红国内,为何出现如此现象?国外进口果蔬、肉类反倒比国内价格低、品质高,电商平台主要销售进口生鲜食品,国内部分农产品不仅没有价格优势、而且出现滞销,农民种植和养殖积极性下降,究其原因就是国内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问题(如预冷、分级、包装)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
三是国内冷链标准缺失,重复、监管不严。标准缺失导致冷链物流效率低下,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标准需要重新梳理。标准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外冷链深入合作的重要因素,很多国外品牌宁可自建冷链物流体系,也不找国内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原因就是国内冷链标准不完善,水平不高,或者有标准无监管,有标准无执行。
四是冷链模式单一,临港、临空基础设施落后。同质化竞争是目前中国冷链物流的一大弊病,无法提供综合性或差异化的冷链服务,集装箱公司、港口、铁路、公路、国内分销各守一摊,多式联运没有形成,致使国外贸易企业只能将部分或单一业务交给中国冷链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此外,在临港、临空等重要节点冷库设施建设不足,进出口食品冷链存储无法保障。
值此全球冷链峰会召开之际,希望与会的中外代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针对上述问题,集思广益,深入研究,提出好的对症良药。针对以上现状和问题,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供与会的朋友们共同讨论:
一是加强民众食品安全理念和冷链意识的培育。首先,这需要政府部门、协会、媒体多方面的宣传和传播。其次,需要国内外生产加工、餐饮、零售等品牌企业从自身做起,实施全程冷链管理,同时主动加强对消费者冷链理念的培育引导。
二是加强冷链标准制修定、梳理、监管。一方面,标准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冷链标准,研究强制性标准的可行性,特别是交接环节。加强对标准的宣贯和监管,在制定的过程中邀请监管部门参与,目前商务部与国标委正联合中物联冷链委等相关机构对标准进行细致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快国外先进冷链标准的对标、采标工作,将先进标准引入中国,解决因冷链标准而阻碍出口的问题。
三是强化商业模式和操作管理方面的交流。目前中国冷链物流服务模式还比较传统,要加强同国外冷链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的交流学习,不断优化和颠覆传统,探索新的盈利空间。这次会议我们邀请的美国食品公司(US Foods)就是供应链模式的典型企业,他们是美国第二大食品供应链企业,2014年销售额220亿美金。同时,还要挖掘生鲜电子商务、O2O、餐饮外卖的冷链需求,从中找到新的商业模式。此外,中国冷链企业在操作管理方面还较为粗放,部分企业自动化、信息化程度低,应学习国外成熟先进的冷链操作规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四是重视“最先一公里”和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境外果蔬入境中国,由于“最先一公里”做得好,看似漫长的跨境物流变得非常惬意,所以就成了“短物流”,流通成本自然降低。由此可见“最先一公里”在整个供销链条中的地位极其重要,重视“最先一公里”才能根本解决产品品质差、损耗高、成本高的难题,生鲜电商和O2O才能真正健康发展。此外,还要完善信息追溯系统建设,逐层倒逼,提高冷链流通率。
女士们,先生们!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全球贸易一体化,共同行动把握冷链下一个风口”,我认为抓住了冷链物流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方向。据WTO数据统计,目前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已排名世界第一,成为全球第一大进口市场,进口国家达到192个。而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进口食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达482.4亿美元,2005年到2014年的10年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增长4.3倍,年增长率达17.6%。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贸易额前10位的食品种类分别为:乳制品类、油脂油料类、水产品类、肉类、谷品类、酒类、糖类、饮料类、加工食品类和罐头类,共453.4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94.0%。这其中有7大项都需要冷链物流保障。
2014年,我国有481个口岸进口食品,前10位的口岸分别是:上海、天津、广州、青岛、大连、深圳、苏州、北京、厦门、泰州,共375.7亿美元,占我国进口食品贸易总额的77.9%,港口与口岸冷链物流市场大有可为。
随着生鲜跨境电商的崛起,将为冷链物流增添新的动力引擎。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为4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超过15万亿元,其中生鲜跨境电商将达到千亿级规模,目前像亚马逊、天猫、京东、天天果园等都在该市场积极探索。这背后隐藏的冷链环节,像航运冷链、航空冷链、临港冷链、干线冷链、城配冷链、宅配冷链都将从中受益,这是巨大的风口!
本届峰会的主题非常丰富,会议环境也很优美,希望大家利用这两天时间做好充分交流。大连市把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作为重大战略,重点推进冷链物流发展,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冷链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市场资本向大连投资冷链物流的热度不减,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正在加快形成。希望各位冷链同仁到大连多看看、多学习、多交流。
最后,再次祝贺峰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