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14 13:35:48 医药物流分会
11月10日-11日,“2016国际医药供应链峰会暨第三届中国医药物流行业年会”在海南省海口市隆重召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出席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6年是我国医药产业充满变革的一年,产业政策调整频繁,行业增速进一步放缓。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6年1至6月,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35.65亿元,同比增长10.14%,其中增长最快的是中药饮片、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上半年药品流通直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515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幅回落0.3个百分点。
从政策层面,我们看到一系列行业相关政策的调整,从影响整个药品商业渠道、营销模式变革的两票制、营改增,到涉及医药经营企业服务模式、服务水平升级的药品监管政策,乃至疫苗、医疗器械等医药细分领域,在2016年均有重要的政策出台。这里我不做更多展开,仅对产业、政策环境变化引发的一些行业热点做简要分析。
首先,我想谈谈第三方医药物流的发展。今年2月,国务院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的行政审批,鼓励拥有完整质量体系的大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向供应链各方开放其物流资源,提高医药物流效率,像九州通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均在积极开展第三方医药物流业务。同时,这一政策的变化,也意味着专业的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医药物流领域的窗口期已经到来,像顺丰这样拥有着完善网络的企业在积极向医药物流领域渗透,并逐步得到行业认可。根据分会对北上广代表性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的走访调研显示,营业额平均增长在20%以上,部分企业医药物流业务则呈现倍数增长。
从过去一年第三方医药物流整体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是随着政策门槛的弱化,医药物流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虽然社会化物流企业能够参与的环节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和配送环节,但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很多社会化物流企业也在积极的通过资本运作等方式,将各个区域的专业企业整合起来,完善医药物流的网络布局。第二个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度在提高,我们能够看到社会化物流企业对医药流通监管政策的理解更加深入,对标准的执行更加严格。同时,对于临床药品物流、检验中心标本等特殊产品的物流服务能力越来越强,涌现出了很多小而专、小而精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
我想谈的第二个问题是医疗器械物流和SPD,从医药工业数据来看,医疗器械的增长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药品,这意味着医疗器械物流的总量在逐年增加。从监管层面,药监部门对医疗器械物流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上半年开展了医疗器械冷链管理监督检查,下半年《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则正式发布。从市场和企业运营角度来看,医疗器械种类繁多,物流要求各不相同,管理极不规范,特别是诊断试剂等温度敏感产品,冷链基础薄弱,这是发展的基本面。在下半年对重点区域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调研过程中,我们看了市场积极向好的一面,器械生产企业对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越来越重视;器械的经营企业面对两票制政策以及监管法规,开始布局物流体系、服务体系,而不再将关注点放在单一的产品销售上,并且,在未来这一套物流、质量、服务的体系一定是开放的,服务行业的。
为什么我要把医疗器械物流和SPD放在一起来讲,在SPD业务中,耗材的供应链服务是难度更高、更具市场前景的。目前业内对SPD的讨论很多,也有一些相对成熟的案例,但总体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从事这一业务的主体大多是医药商业企业,从服务延伸的角度来开展这一业务。随着行业的摸索,医院能否成为推动SPD的主体力量,从提升内部效率、外购服务的角度来推动SPD的发展?行业里是否会出现专业从事SPD业务的第三方服务企业?这些有待未来去验证,但我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随着医药分销渠道的扁平化、医药商业企业间的整合扩张,集团性企业内部的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优化,多仓协同、跨区域配送在集团性企业得到实践。这也是今年的一个热点,尽管我们看到还有很多政策屏障,但这一定是未来医药供应链发展的一个趋势。今年,国药物流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推动全国多仓多级运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我觉得还有几个热点也值得行业去关注,包括药品、器械的全程追溯平台搭建、社区乡镇医院的配送、团体标准建设等等。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