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不怕暴露年龄的事,我小时候还没有如今的“快递行业”,邮局的邮递员都是骑着绿色的二八自行车送信送报,后座搭着帆布口袋,铃声清脆。
后来物流行业迅速崛起,快递小哥越来越多,工具也从自行车升级为电动三轮。京东、顺丰、圆通、韵达——在北京环路上,装满包裹的厢式货车(很多都是新能源汽车)极为常见。这些,主要是拜经济发展、模式创新所赐。
而在未来,物流行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可能会是科技了。
从身边来看,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几乎所有行业的节奏。为了避免人员流动和接触,武汉开始利用无人配送车来承担部分运输任务。例如医院和配送站之间的医疗物资运输任务便可以通过L4级的无人配送车来完成,节省人力的同时也避免了接触感染。
从企业来看,最近,丰田在投资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后,又申请了一项能自己帮客人搬货送货的自动驾驶工作车专利。而上汽通用五菱以宝骏新能源无人物流车作为运输载体,首次建成了一条无人驾驶物流线路。
无论是物流车队的管理,园区、港口的作业,抑或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以车联网、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新鲜技术正在不断涌入并改变物流行业。
零接触配送:无人驾驶的新应用
往常谈到无人驾驶的优势,多数是节省人力(无需驾驶员)、理想情况下比人类操作更安全、便于车队协同配合等,但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零接触配送、巡逻和通勤反而成无人驾驶新的优势。而这也是紧急上马众多无人配送车的主要原因。
当然,无人配送并非新鲜事物。相关的尝试疫情之前便已开始,短途(例如医院到物流站的600米)、低速(时速多在20km/h以下)、货运和固定线路是主要的特点,应用场景也集中在小区、写字楼、物流园区等。
真正的无人配送背后涉及到的技术可谓纷繁复杂——人工智能,高精地图,5G网络,远程控制,车联网等,很多也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相比于私家车、公交车等乘用车辆,无人驾驶在物流领域的成熟与落地似乎阻力更小一些,使用场景更加标准和规范,容易操作,商业模式也更为清晰。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物流领域“快递小车”率先替代了“快递小哥”,在配送上大展拳脚,而环卫消毒车,智能机器人,乃至巡逻、消毒、宣传用的无人机,这些与无人驾驶在底层上暗暗相连的也在逐一走向实际应用。
借力新技术,各个环节效率提升
除了配送,新技术还在仓储和运输方面极大提高了效率。
在仓储方面,无人化的趋势也在不断蔓延。例如机器人公司波士顿动力与自动驾驶初创公司OTTO Motors合作开发仓库无人化的货物运转系统。波士顿动力旗下的机器人Atlas与OTTO Motors的自动驾驶物流车相互配合,完成货物的搬运和流转。像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在建设无人仓库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
其优点当然就是节省人力,高效,错误率低,且系统的变更不像人类一样需要学习成本,即改即用。最大的缺点则在于维护成本过高。
在运输方面,长距离的物流运输由于也在非封闭道路上进行,因此无人驾驶的普及也面临乘用车一样的问题。但车联网技术和更高级传感器的应用已经帮了物流车队很大的忙。
通过云端服务器的控制,车队相互之间信息共享,宛如一个整体,而实时路况、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疲劳监测、大数据、成本计算分析等更是大大提高了物流运输的效率。
除此之外,新技术的应用还“适配”了更加细分的场景。例如专门针对机场的行李货物拖车、摆渡车和巡逻车等。机场是所有场景管理最严格的,每一台穿梭在机场内的车辆,都需要严格按照路线行驶,并且由控制中心调度。结合电子围栏系统、C-V2X、云端智能运营管理系统等,每台无人车都可以在封闭场地内沿固定路线、按规定时间行进,并灵活处置行进中遇到的的突发情况。
具体到与我们生活直接相关的快递收取服务,如今,私家车甚至都可以变为快递的收发点:去年开始,本田便联合亚马逊为订阅了HondaLink?远程服务网联汽车系统的用户提供车内快递服务(Key by Amazon In-Car Delivery service),通过亚马逊应用程序钥匙,本田车主可以选择让快递投递到自己汽车的后备箱中。随后奔驰也加入了这一服务。
人与物的“移动”都在愈发频繁和复杂,从一系列的变革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它们不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专门领域,而是具有普适性,任何一个拥抱它们的行业都有可能在其影响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最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