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3-19 09:07:01 人民网浙江频道
建设“港口经济圈”,重要着力点是扩大港口的辐射。作为面向浙江、华东并辐射全国的大宗货物现代化港口物流基地,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在建设“港口经济圈”进程中如何发力?近日,人民网专访了宁波市镇海区委常委、物流枢纽港管委会主任俞泉云。
依托港口发展港口经济再现昔日贸易繁荣
人民网: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还一句话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镇海港区是宁波港发展最早的港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据说清朝时曾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三十年前北仑区原来是镇海县的一部分,如今北仑港是现宁波最重要的港区。今天,镇海港怎样再现往日的贸易繁荣盛况?
俞泉云:刚才你们从雄镇路过来的时候,应该一路上看到集卡车、槽罐车络绎不绝,这些来来往往的大车,都是从物流枢纽港进出的。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港区的繁荣面貌。
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是2007年的12月份成立的,成立的初衷是配合镇海港,作为一种集疏运的港口,向整个产业基地提供制造业的产业支撑和服务,同时也为镇海临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基础支撑。
在这样的前提下,物流枢纽港的发展目标,就是以港口为主要基础设施,以集疏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任务,以大宗商品的仓储物流配送以及交易为主体,围绕港口发展港口经济,这两年,已逐步形成了以煤炭、化工、钢材有色金属为主要特点的几大专业市场。
到2014年,我们这几大交易市场的总的交易额,已经突破了850亿元。我们“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1000亿元,从目前来看,实现这个目标还是比较乐观的。
构建“实体+虚拟”平台推进交易功能做优做大
人民网:说起大宗商品,从去年以来,受油价下跌等因素带动,普遍在“跳水”,你们是怎么帮助商家提高周转流通速度、降低成本的?
俞泉云:为让专业市场更好发展,我们推出电子交易平台,力求通过打破区域边界、拓展无形市场,为企业提供多样化交易形式和更便捷的物流、信息、融资服务。
构建“实体+虚拟”平台,在推进交易功能做优做大的同时,让商家及时掌握市场信息,降低风险。
此外,我们还搭建运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该平台支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政务流、商务流的协同互动和优化,达到直接搭建信息交换的效果,实现产业链与各方信息资源整合。
提高海铁联运总量促进港口从“生产型”向“物流贸易型”转变
人民网:从传统的“生产型”向现代的“物流贸易型”港口转变,提高海铁联运总量是一条重要途径,请问目前物流枢纽港海铁联运总量是多少?
俞泉云:镇海港在历史上就是一个港口与铁路衔接得非常好的港区。铁路建设与港口基本上是同步的,铁路是无缝对接到港口的每个泊位。所有的化工、煤炭包括我们的集装箱,都能够跟铁路实现零距离的对接,所以我们2007年提出建设物流枢纽港就是以海铁联运大宗商品为主要建设目标。
2014年,铁路的输运总量是750万吨,港口的货物吞吐量为5千万吨,实现了15%的海铁联运量,这个数据在全国是领先的。从长远目标看,我们铁路集疏运能力为1500万吨,港口吞吐量如仍为5千万吨,那么铁路可以实现和港口的海铁联运是30%左右。这个数据如果完全实现的话,那么在世界上也是属于比较领先的位置。
甬舟携手打造互联互通的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
人民网:在建设港口经济圈过程中,镇海区提出将积极对接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把海、江、陆地通过海铁联运的对接,将海洋港口的资源辐射到内地,在这方面有何设想或举措?
俞泉云:作为镇海港和物流枢纽港,我们要主动对接、主动服务。舟山与宁波,从港口条件、腹地经济来看,各有优势,也各有制约。镇海是舟山对接大陆的第一个立足点,港口之间在历史上就有非常好的协同、协作和联动。所以国家把江海联运中心放在舟山,我认为,对镇海港乃至宁波港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机遇。
我们希望这个江海联运中心,扩展到江海陆,把镇海港的陆路优势更好地发挥出来。从目前来讲,我们将更多去发挥在陆路经济、港口腹地经济方面的作用,以及更好地在公路和铁路的对接上面,如水水中转、水铁联运、水工联运等方面,去做一些思考和对接。目前,我们正在与金塘港和舟山相关部门进行联络。希望,我们在整个产业布局和战略布局中,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
那么镇海物流枢纽港在整个“港口经济圈”大格局下将充当什么角色呢?主要是大宗商品、生产性资料的一个集疏运港口。我认为,要站在整个宁波港的发展战略当中,来更好地定位镇海港的作用。所以,在“港口经济圈”和江海联运中心建设当中,我们要优化服务、发挥行业先行优势,积累好的港口服务经验及产业基础。物流枢纽港目前已引进企业千余家,完成注册资金累计超40亿元。大宗生产资料交易中心完成交易额298亿元。
抓好“两个建设”提升集疏运能力
人民网:浙江省提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服务系统“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港航物流服务体系,除了需要强大的产业作为基础,更需要提升物流服务水平,近年来物流枢纽港在这些方面是如何推进的?
俞泉云:建设镇海物流枢纽港,我们始终把两项工作作为主要任务:一是平台建设。这包括市场平台、招商平台、口岸通关等平台。2013年,物流枢纽港还实现了一站式通关服务,即交易中心除了能为客户提供大宗商品交易、海陆联运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大服务体系外,还专门配设了海关、国检、边检等口岸服务功能的窗口,可当场办理全部通关手续,这是很大的突破。二是市场与港口关系的建设,是互补也是互助的。比如港口最具优势的货种煤炭、化工,也是我们市场贸易量最大的货种,此外我们市场集聚度越高,对港口的货物的集散能力、吞吐能力的促动也越大。所以,我们平台的建设是和港口的建设,共同推进、共同发展的。这些年我们一直与港口保持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港口以港区内基础设施的提升为主体,而管委会则承担了港区外的集疏港能力和交通组织管理这个能力的提升。比如说,智慧港的建设,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以及外围的这个集疏港道路的改造和提升。
近两年,镇海物流枢纽港对整个港口的集疏运管理的模式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已初步实现了两个分离,一个客车和货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客货分离,二是特殊货种与普通货种的分离。如煤炭、化工是特殊货种,走的是专用通道。这也代表着除集疏运能力的提升,我们在环境和安全监督管理方面,也走在国内前列。
朝着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目标努力
人民网:我注意到,六大专业市场中,有一个是煤炭市场,如何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俞泉云:煤炭,是我们镇海港区一个主要的功能板块。它从1974年建港开始,最早承担了为区域提供能源保障的功能。到目前为止,镇海港区煤炭的输出,保证了浙江省20%左右的动力煤的供给。也就是说,周边的许多企业和电厂的能源保障是通过这个港口来完成的。如何在这个保障整个区域能源供给的前提下,改善及保障生态环境,满足广大群众对环境质量日益提高的要求?
事实上这项工作始终在抓。2012年1月,镇海区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六大战略”,将“生态环境整治”确立为首要战略,历史性的提出整治环境的最高要求。其中有一项就是针对煤炭,要求达到降尘量90%。从目前检测情况看,这三年我们同原来比降尘量已下降了85%左右。初步达到了除极端天气外,将煤尘控制在交易区煤炭堆场范围内。但这是一项无止境、丝毫不能放松的工作。我们将通过不断地加强煤尘治理的日常监管,以及在作业和运输过程中的管理提升,力争在2015年,实现降尘量90%的治理目标。
物流枢纽港的开发建设是镇海打造现代化生态型港口强区的需要,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相关阅读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