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25 17:28:38 经济参考报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引发了包括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重构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当前,要守住经济发展的底线,重点解决生产生活的物流瓶颈和人员复工问题,打通经济“血脉”,保持供应链的弹性、韧性,最大限度缩短疫情造成的供应链“停摆”,保障国家产业安全。
第一,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减少供应链断链风险。
从全局角度部署企业复工政策,确保供应链顺利运行。供应链稳定运行涉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协同,上中下游的联动,中央政府应总揽全局,协调各省市、行业、部门,共同制定复工复产政策,从供应链全链条出发,确保各环节合理匹配,协同运行。严格制止以审批等简单粗暴的形式限制企业复工复产。对复工中涉及跨区域协调的,有关部门应建立一站式服务制度,确保不拖延不推责。
综合疫情情况,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在保证疫情防控重要位置的同时,有序恢复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复工。通过科学的统筹管理措施、严格排查的程序,实现分区域、分重点推动民营企业有序复工,分区域、分优先级降低复工申请审核难度。
对行业复工进行优先级划分,将稀缺资源满足优先级高的行业、产业,对全国各地的生产资源进行临时重配与行业内部的统筹协调。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优先保证对应急物资保障供应链、关键产业供应链、全球供应链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供给。按照省市公共卫生能力制定更加弹性的隔离措施。在新增确诊病例不改变疫情收敛趋势时,坚定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实质就业,避免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断裂、失衡。
第二,加快物流畅通保障,提升物流服务生产效能。
确保通道“一断三不断”,快速恢复除湖北省以外的物流复工,提高物流服务效能。坚持一断三不断: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保障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通道不断。监督和解决违规封路(桥)、断路(桥)现象,严肃查处违规限制货车正常通行问题。尽快统一各地《通行证》发放制度,实现在线办理,一证到底。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加快出台返岗运输物流人员交通指引,各级政府积极配合,引导相关从业人员迅速返程投入工作岗位,全力保障货运车辆和司机返岗复工。
推动企业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方案,有效实现物流企业的复工复产,推动建立各省市物流复工指数。各省市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企业复工复产前制定完善的疫情防控方案,有序进行物流企业复工;同时对于复工复产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信息跟踪,建立以网络型、智慧化服务和管控为主体的复工复产模式,确保物流企业的高效、安全、有序复工。支持相关协会开展物流复工指数建设。
各地要重视商品流通渠道建设,疏通农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地方政府应通过线上线下营销、乡镇社区多渠道物流协同,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拓展销售渠道。
第三,加强行业供应链风险预警,提升供应链柔性能力。
建立基于事件的产业供应链预警体系,及时把握不同突发事件下重点影响的区域与行业,对重点行业与区域提前开展风险预警与管理措施。此次疫情,长江上、中游区域的行业是重点监测与预警的部分。对于出口影响较大的行业如机电、汽车、机械、纺织等行业也需要提前关注。通过对突发事件影响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进行风险预警与应对,有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产业的稳定运行与快速恢复。
提前建立供应链风险的应对方案与信息数据分析模式,建立及时有效的应急数据搜集机制与服务方案。政府要鼓励相关行业协会,提前借助历史经验与供应链的发展布局制定供应链风险应对方案,如开展供应链备链计划,建立多边采购与后备供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重新评估突发事件的应对补充与供应链成本机制,提升供应链的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信息数据分析模式,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掌握事件的发展趋势、影响范围,遴选出关键行业及关键指标,为应急政策的实施提供准确、坚实的决策依据。
加快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要借助国家建设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机遇,推动建立供应链风险预警综合服务平台,将监测的数据与信息及时反馈给相关主管部门,依据全球竞争环境及突发事件的发生风险及时调整供应链布局。
将供应链优化布局与区域均衡发展结合起来,适当将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向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转移,以提高供应链的风险应对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依赖少数核心城市,要将供应链优化布局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增加区域抗风险能力。
第四,加快供应链数字化步伐,重视智慧供应链创新与应用。
推进应急供应链体系的数字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支持应急供应链的高效、透明运转。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应急反应迟滞、供需失配错配、效率低下等问题,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应急物资从供、配、需端到端打通,充分发挥政府动员能力与社会物流服务能力的协同作用,构建快速反应、有序运转的应急物流供应链体系。
引导企业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供应链,开展供应链的数字化管理与运营。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供应链运营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及时将经营能力和行为数据传递给金融机构,增强获得金融支持的力度。支持企业建设供应链数字化平台,发挥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信息共享作用,建立快速响应、敏捷柔性的供应链。
加强供应链自动化、智能化建设,推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建设。通过自动化、智能化设备能够有效地应对人流受限与安全防控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物流供应链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转型,推动无人配送、无接触配送体系、智能配送的发展。
第五,高度重视供应链安全,打造国家供应链竞争优势。
从国家战略角度建立供应链安全体系,开展全球供应链安全战略研究。构建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关键产业的供应链安全评估制度,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形成针对重点行业供应链的深层次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优势企业对供应链的主导力和管控力,将中国优势长期稳定地嵌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魏际刚 刘伟华)
每日 推荐
- 中物联党委召开学习中央社会工作会议精神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
- 贺登才出席现代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
- 中国公路物流运价周指数报告(2024.11.8)
- 中国财富出版社“第二届编辑节”
- 崔忠付:抓住驱动因素 加快枢纽建设 开创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 贺登才出席2024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CeMAT ASIA)
- “创新物流—物流ESG—框架与要素”国际标准项目成功立项
- 习近平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 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央视新闻】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 谱写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工作成就综述
- 2024年10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1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