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20 18:44:14 中物联物流规划院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2020年11月27日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关于“中方愿同东盟一道,依托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快推进现有经济走廊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的重要精神。2022年12月20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出席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发展论坛并讲话。
崔忠付在讲话中表示,国际多式联运是一种高效的运输组织形式,20世纪60年代未美国首先试办多式联运业务,受到货主的欢迎。随后,国际多式联运在北美、欧洲和远东地区开始采用;20世纪80年代,国际多式联运逐步在发展中国家实行。根据欧美国家经验,通过多式联运能够提高运输效能30%左右,减少货损货差10%左右,降低运输成本20%左右,减少公路交通拥堵50%以上。目前,国际多式联运己成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国际运输方式,受到国际航运界的普遍重视。
近年来,鼓励多式联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中国与东盟间多式联运也保持迅速发展的态势,但整体运行效率仍然较低,多式联运协同运输模式复杂,数据过于分散,不利于管理;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不足,导致数据流通能力不强、应用效率不高等难题,抬高了物流成本。随着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不断升级,传统的多式联运协同方式越来越难以再满足庞大的业务量需求。同时,数字经济正在深刻影响物流业,据估算,全球物流市场的数字化转型支出到2026年将达到949.7亿美元。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重点探讨数字经济在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合作中的作用。
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合作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这就为利用“后发优势”,在促进各国提高软、硬件互联互通水平的同时布局数字经济创造了条件。信息技术、5G、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多式联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底层信息基础设施支撑,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解决多式联运行业痛点的必选项。我建议,可以从数据采集、数据流通与共享、数据应用等几个方面展开工作,让数字经济赋能中国—东盟多式联运合作:
一、推广数字技术在多式联运各环节应用,实现多式联运的全流程数据采集
推广GPS、北斗、5G等新技术在多式联运各环节应用,打通汽运、船运、铁运等物流运输方式的定位、轨迹查询功能,实现公铁海信息互联共享。可跟踪各式联运动态,结合车、船、码头及站台动态等信息实时同步,实现全程跟踪。同时,通过数字平台服务,对运输货品实现供应、代理、订单、作业、跟踪、支付、售后等各环节全覆盖协同。目前,如船讯网等公共服务平台、以及部分企业自有系统已经展开了运输工具的轨迹检测和数据采集的布局工作,但是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追溯体系和信息共享体系。还需通过统一标准,打通中国和东盟重点物流枢纽节点的数据壁垒。
二、搭建多式联运行业的数据中心,实现中国—东盟多式联运领域的数据流通和共享
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合理布局存储、网络等云服务基础设施,构建基于数据标签、数据资源目录、数据与接口标准化的多式联运数据库,布局基于数据时延、传输费用、能源能耗考量的算力枢纽,打造中国—东盟多式联运数据中心,统合区域数据,为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创造基础条件。搭设服务于多式联运的高效交易平台;推动实体枢纽园区和各类节点融合发展,统筹多式联运运转数据,共享多式联运需求信息,构建“数字物流供应链生态圈”,提升多式联运服务品质,加快构建便捷经济、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多式联运体系。
三、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引领作用,逐步实现数字技术在中国—东盟多式联运领域的全覆盖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海铁联运体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字化基础,《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自2020年启动以来,在数据收集、数据监测、量化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为区域要素数据的汇聚与利用夯实基础。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率先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立多式联运的数据标准化和数据连接,再通过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打通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数据孤岛,发挥数字化新型多式联运对双循环的支撑效应。
每日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