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会专区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联合会快讯 > 综合快讯 > 正文

马增荣:以仓储技术之进,拥抱智慧物流浪潮

发布时间:2025-10-14 17:19:02 中物联装备委

以仓储技术之进,拥抱智慧物流浪潮

——在第三届中物联仓储技术大会上的致辞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马增荣

2025年10月14日 浙江 湖州

微信图片_20251014171500_27_113

尊敬的李主席、蔡书记、张教授,各位企业家,专家,湖州市有关部门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江南美,美在太湖水;物流兴,兴在新技术。今天我们齐聚湖州,共同迎来“第三届中物联仓储技术大会”的开幕。我谨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长期关心支持中国物流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共商仓储技术发展,寓意深远。我们追求的,正是仓储物流的绿色、智能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本届大会旨在汇聚业界智慧,共探技术前沿,共享实践真知,合力推动我国仓储技术迈向新台阶。

回首过往:仓储技术从“支撑系统”走向“核心引擎”

我们共同见证了中国物流业的波澜壮阔。作为供应链的“稳定器”与“调度中心”,仓储环节的变革尤为深刻。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我国仓储技术取得长足进步:

一是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从“货到人”穿梭车到智能穿戴设备,自动化技术正从“锦上添花”变为“标准配置”,显著提升效率,优化成本。

二是数字化、网络化重塑产业生态。仓储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深度集成,实现了数据无缝对接。云仓储、共享仓等新模式,推动供应链从“链式”向“网状”协同进化。

三是绿色化、低碳化成为行业共识。绿色仓库标准、屋顶光伏、节能设备的普及,标志着行业正将“双碳”战略融入运营血脉。

这些成就,凝聚着在座各位的智慧与汗水,是大家共同将中国仓储技术推向了新高度。

审视当下:机遇与挑战并存,核心是创新

面对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对物流供应链的弹性、敏捷性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仓储领域仍面临核心挑战:

一是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之困。如何让技术真正解决业务痛点,实现合理的投入产出,是现实考题。

二是数据价值充分挖掘之困。如何利用AI与大模型,实现从“数据积累”到“智能决策”的跨越,仍是当前我们寻求突破的瓶颈。

三是人才结构断层之困。既懂物流又精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中小企业普惠之困。技术红利如何惠及中小企业,是我们目前行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展望未来:共同绘制智慧仓储新蓝图

结合行业发展实际,就推动仓储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在这里跟大家做一点交流。

第一,强化“技术驱动”,聚焦关键突破。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在场内调度、库存优化等场景的深度应用;推动发展物联网与数字孪生,实现物理与数字世界的实时交互;推动机器人技术从单机智能迈向群体协同,实现大规模高效作业。

第二,深化“融合赋能”,推动技术落地。

鼓励技术供应商深入一线,开发“接地气、有实效”的方案。仓储企业也需以开放心态拥抱技术,与伙伴共同成长,构建融合发展生态。

第三,构建“韧性供应链”,担当经济“压舱石”。

智慧仓储是弹性、可扩展的。应在仓库网络规划、流程设计和技术选型中,将“韧性”作为核心考量,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贡献自己智慧的力量。

第四,秉持“开放协同”,共建产业生态。

独行快,众行远。需要产业链各方携手,打破壁垒,共同打造健康、繁荣的智慧仓储生态圈。中物联愿成为大家交流合作的桥梁。

第五,拓展“国际视野”,加快“出海”步伐。唯有主动融入全球物流体系,才能将国内产业优势转化为全球竞争优势,为仓储技术产业开辟更广阔的增长空间,也为我国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注入“国际动能”。

同时,特别感谢湖州市政府,特别是湖州的物流装备产业链,以及湖州高新区,为物流装备产业的发展打造了中国物流谷。十年磨一剑,湖州作为中国的物流谷,不仅是产业的发展、供应链的深化,以及在海外的影响,已经成为全国在物流装备产业发展方面的核心的阵地和高地,在全国所有的城市中名列首位。今年湖州市还承接了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大赛也将物流技术装备产业和物流业进行了深度融合,为物流装备人才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里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湖州市政府、湖州市政协、湖州市有关各方,为物流事业和物流装备产业的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朋友,历史的车轮由革新者推动,行业的未来由各位开创。本届大会是一次思想碰撞,更是新征程的启航。相信通过深入的交流,我们必能凝聚共识、激发灵感、促成合作。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在湖州收获满满!

谢谢大家!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