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3 09:02:13 人民日报
8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三批293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小巨人”企业数量已达4762家。作为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小巨人”企业在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中起着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
前不久,工信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方向举措。“十四五”期间,要培育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成型,更好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助力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记者采访了工信部有关负责人及相关专家。
优质企业快速成长,但总体规模较小
“企业不分大小,只要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高、在制造业基础和产业链中发挥独特作用,都是制造业优质企业。”工信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有关负责人说。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批优质企业快速成长、脱颖而出。从全球看,2020年我国有133家企业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居于全球首位。从国内看,2020年我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围门槛提高到100亿元,较2012年的64亿元增长了56%。
中国信通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巩天啸认为,制造业优质企业普遍聚焦实业主业,在综合实力和产业链带动方面表现突出,主要呈现出4个特征:一是创新能力突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到5%,是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的5倍。二是质量效益优势突出。单项冠军企业近三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24.7%、销售利润率11.1%,远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三是国际化程度较高。单项冠军企业主营产品出口额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近30%。四是产业链协同提升作用明显。
近年来,我国优质企业量质齐升,一些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但与建设制造强国、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数量上看,优质企业总体还比较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源说,2016年至今,我国先后培育5批单项冠军企业和3批4762家“小巨人”企业,领航企业培育刚刚起步,较难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质量上看,优质企业水平仍不够高。以创新能力来看,马源说,2019年全球创新2500强企业中,我国企业平均研发强度为3.29%。“我国大企业、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8年、2.5年。”巩天啸表示。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说,《意见》的出台,将为塑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厚植培育土壤,助力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站稳脚跟,重塑竞争优势。巩天啸认为,《意见》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在细分领域朝着“专精特新”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从长远看有利于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首次提出构建梯度培育格局
《意见》首次提出构建梯度培育格局,促进各类企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带动提升,力争到2025年,梯度培育格局基本形成,发展形成万家“小巨人”企业、千家单项冠军企业和一批产业链领航企业。
马源表示,处在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遇到的发展瓶颈和困难不同,开展梯队培育有利于分级分类、精准施策、让政策供给更加有的放矢。
“产业竞争不仅是龙头企业的竞争,也是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竞争;也不简单是产品的竞争,而是背后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是处在产业链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实力的竞争。”在关兵看来,上下游企业各自聚焦主业,提供不同的部件或配件,彼此协同分工、紧密配合,才能保证不出现断链。梯度培育有助于更好梳理供应链,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有助于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标准、市场等方面的生态主导力,带动提升中小企业在各自产品领域形成独特优势和产业地位,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相互补位、共同做强的新格局。”马源认为,在梯度培育中,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注重培育企业创新能力。在以市场化为导向来推动企业技术、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企业创新所需关键要素资源的支持,在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更多空间。
着眼于产业链精准施策。每个企业的痛点和瓶颈各不相同,要分门别类、系统梳理出突出问题,政企联手突破攻克。同时,处在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优质企业有各自的优势和短板。要立足锻长板,巩固优势领域,也要抓紧补短板,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产业链
“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领航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鼓励优质企业在全球布局研发设计中心,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资源”……专家认为,《意见》举措系统全面、针对性强,较好呼应了当前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诉求,有助于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如何将切实举措转化为企业真切感受?专家建议,在实践中应注意把握3个方面更好推动政策落地——
找准政府定位。“各地相关部门应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成长规律,在厚植土壤、优化环境、做好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巩天啸认为,相关部门应避免直接干预特定行业或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资源要素配置,防止出现拔苗助长等情况。
聚焦重点产业链。“我国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纳入培育梯队的优质企业数量是有限的。”马源建议,应优先聚焦重点行业,特别是探索在关系国家战略和国计民生、产业链较长、示范作用显著的领域开展领航企业创建和培育,在优质企业培育试点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示范作用,组织培训和经验交流,激发争优创先的发展氛围。
坚持问题导向。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的背景下,优质企业培育和发展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对企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跟踪监测,创新政策工具和服务手段,针对制约企业发展的突出瓶颈问题精准施策,提供高效服务。
每日 推荐